『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,無傷無痕,無病無煞,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。』
在沒有看過父後七日之前,我就和一般國人的傳統思維一樣:喪禮,就是要隆重莊嚴,必須要有很多的繁文縟節,還有很多手續與程序之後才會結束。你問我為什麼會這麼想?因為我也辦過喪事,所以對於喪禮上會遇到什麼事情還算滿明瞭的,什麼要注意、什麼要記得,哪時候要做什麼、哪時候要燒什麼,這些事情從父親過世的那段期間一直到現在讓我依然印象深刻。
很多人一直都以為【父後七日】就如同電影預告那樣,是部喜劇片,但是進了電影院看了之後,你就會發現,這是一部笑中帶淚、又不失真實的電影。
在電影裡面,從一開始的道士阿義出場,到阿琴詮釋孝女白琴,這一段搭配上Harry Belafonte所演唱的Hava Nageela,這一段真的是絕配!
很多年輕的朋友們可能沒有看過孝女白琴,有些中南部的朋友應該還有看過,不過先拋開那些傳統的印象,用放鬆的態度去看這一段,不難發現:啊~這不就是我以前看過的?
然後緊接著阿梅與哥哥大志到醫院迎接父親遺體回家,然後開始了在七天之內一連串的喪禮儀式,諸多的繁文縟節,在傷心難過之餘還要去記什麼時候要做什麼,什麼時候要拜什麼。
猶記得劇中有句旁白:『未來幾天,總有人在旁邊說,現在趕快哭,或者,現在不能哭,我和我哥常搞不清楚,「現在」是要哭還是不要哭?』
這句話聽在我這個曾辦過喪事的人心裡其實再實在也不過。
【父後七日】說不上是一部讓人會一直哭的電影,反而是會讓人想要笑的電影,劇中導演把難過的情緒與生活上的細節連接在一起,整體來說非常的順暢,每個環節都安排的剛剛好,讓看的人情緒點到為止。
父後七日之後,接下來,眾人回歸各自的生活,即便如此,但是親人逝去的痛,卻依然留在腦海裡面,很多時候,妳自以為忘記了,但是卻常在父後不知第幾日、某些熟悉的時刻想起他,想起從前的種種,想起了與父親相處的時刻。
這部電影我看了兩次,第一次是在花蓮出差的時候看的,就我對國片的印象,大概上映沒多久就會下片了,為了怕回台南看不到這片,在花蓮出差的時候就衝去電影院看了,看完第一個印象~好看!可是電影院裡的冷氣一點都不冷,電影裡頭演員們在太陽底下曬的滿頭大汗,我則是差點在電影院裡汗流浹背。
第二次則是中秋節當天,為了讓老媽有個不一樣的中秋,今年中秋不烤肉,帶老媽吃大餐去,然後又帶著我媽去看了一次父後七日,開場道士阿琴的台語對白讓老媽一個疑問:「唉唷,講台語的喔?」我小小聲的跟老媽說:「不用擔心啦,妳看了就知道。」很慶幸的,一向沒有看國片習慣的老媽,看完之後評價還不錯,也讓我鬆了一口氣。
有朋友說,看過原著小說,再去看電影,卻覺得沒有日本的電影『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』拍得來的精緻好看。但,別忘了,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觀點啊,儘管媒體以「台版送行者」來讚喻【父後七日】,但請各位朋友在看的時候,請放下看送行者的觀點,以單純、輕鬆的心態來看看這部電影吧。
最後,還是要說一句:請各位朋友不要下載來看,請到電影院去看,多多支持國片,甘溫蛤~~~!
父後七日官方部落格請點我
- Sep 26 Sun 2010 19:47
顛覆傳統思維的喜劇-【父後七日】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