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以前還在唸書的時候,父親總是希望我可以上很好的學校去念書,希望我可以出人頭地,「高學歷等於高成就工作」的理念在以前來說無庸置疑的,當然,在現在來說也依然是,即使現在經濟這麼不景氣,還是有很多人想盡辦法要念博士班、碩士班,因為學歷這兩個字在很多工作上,依然是眾多老闆遴選優秀人才的標準前提之ㄧ。

但是最近這幾年來,進到我們公司來工作的年輕人,雖然有著高學歷,在工作上卻越來越不知其所以然,有很多以前我們所懂的道理、知識,在他們身上我卻完全找不到,好吧,套一句近年來常聽到的台詞:『沒知識也要有常識,沒有常識也要常看電視。』偏偏這幾年來新進公司的年輕人卻連電視都只挑綜藝節目看,真不知道該說什麼的好。


這幾年來,我接觸了不少管理方面的工作,偏偏以前唸書的時候沒有接觸到心理學與管理學,只能以往年在工作上的經驗來教導新進人員,這樣的方式讓我吃了不少苦頭,直到最近這兩三年,我才發現,不管是不是草莓族,不管是七年級生還是八年級生,現在的年輕一輩已經不能再用從前封閉的教學方式去敎,而是要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去教導他們,也要用更年輕的方式跟他們相處(喂~我也還算年輕人啊),否則很難讓他們能夠吸收、消化工作上該注意的一切事項。


對於在引導新進人員進入狀況,我清楚的知道,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學習能力,也不是每個人都是天資聰穎,敎什麼都能一次就學會,或是反應快、記憶力強,總是有人會反應遲鈍,一件是要敎好幾次才能學的好、才能記的起來。


這樣的理念在我目前的公司,我一直以為只有我才懂得這個道理,直到我看到奈奈的文章,其中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:『老師教完一段問大家懂不懂?國外的小孩會很坦白的說:不懂。一次不懂,老師就再教一次,再不懂,老師用另一種方法再教一次,還是不懂,老師就再換另一種方法,即使只有一個人不懂,也會想辦法教到你懂,彼此的溝通是很直接的。』這樣的教學方式我超愛,如果以前我在唸書的時候也有這樣的老師,我不知道會有多開心。

說真的,這一段話真是對了我的胃口,我雖然還沒結婚,也沒有小孩,但假如以後我有小孩,我會很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習、成長,而我想…這也是很多家長為什麼拼了老命賺錢,也要把小孩送往國外念書的原因之一吧。


其實像國外這樣教學的理念,不單單只適用於學生,更適用於大人,只是我不知道,為什麼還是有些公司堅持不肯改變,堅守固有的傳統,有些傳統可以堅守,可以保存,但有些規定與以及制度、方式卻是可以改變的,只要是對公司有正面影響的都是可以改變的,這點我深信不已,只是我不知道,我們公司未來還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做出這樣的改變?


看了奈奈這一篇文章,我想我需要的不是上管理學的課,而是上教育以及認知心理學的課程,不然要教導這些新新人類,可能早晚腦袋會負荷過大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王子in台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